在知乎上,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——“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你懂吗?”却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烈讨论。有人从文学理论出发,探讨虚构与真实的边界;也有人结合亲身经历,讲述某本小说如何改变了他们对现实的认知。而在互联网时代,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不再局限于纸页之间,而是深深嵌入我们每天刷屏、点赞、评论的数字生活中。
互联网本身就是一部不断更新的“超长篇小说”。微博热搜上的突发事件、抖音里爆火的“人设”博主、B站上精心编排的vlog日常……这些内容看似真实,实则经过筛选、剪辑甚至剧本化处理。我们每天消费的信息流,本质上是一种“现实感极强的小说”——它源于现实,又被艺术加工,最终反作用于现实。
比如,一位素人通过拍摄“逆袭人生”的短视频走红,从出租屋搬到大平层,从月薪三千到年入百万。观众看到的是奋斗与成功的故事,是现代版“寒门贵子”的小说模板。可背后呢?团队运营、脚本设计、流量投放缺一不可。这个“现实”被高度戏剧化,成了激励人心的网络小说。而更有趣的是,当越来越多的人模仿这种叙事,试图复制“逆袭剧本”时,小说又反过来塑造了新的现实。
不仅如此,互联网还让“小说照进现实”变得前所未有的迅速。一部热播网文改编剧上线,第二天相关穿搭、台词、情侣名就在社交平台刷屏;某个虚拟角色因性格讨喜,竟引发粉丝为其“发讣告”“办追思会”。这已不是简单的共鸣,而是一种情感投射的集体行为。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、认同与归属,而这些情绪最终影响着现实中的消费选择、价值判断,甚至人际关系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当算法推荐不断强化我们偏好的内容,我们所接触的“现实”其实是一面被小说化过滤的镜子。你喜欢看职场宫斗,系统就推更多“办公室权谋”故事;你沉迷甜宠剧情,现实恋爱观也可能悄然向“霸道总裁”倾斜。久而久之,分不清是小说反映了现实,还是现实正在努力活成小说的样子。
但话说回来,这未必全是坏事。小说之所以动人,正因为它提炼了现实中的矛盾、情感与希望。互联网时代的“小说-现实”循环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会情绪的晴雨表。它暴露焦虑,也提供出口;制造幻象,也激发改变。关键在于,我们是否保有清醒的觉知:刷到的每一个“爆款人生”,都可能是别人写好的剧本;而自己的生活,不必非得符合某种叙事模板。
所以,当你下次在知乎看到“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你懂吗?”这个问题时,不妨想想:你正在写的那条动态、发的那个朋友圈,是不是也在成为别人眼中的“小说”?而你,又是否能在虚构与真实之间,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清醒与真诚?
毕竟,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作者的时代,我们既是读者,也是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