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联网时代,内容就是王道。不管你是做自媒体、开网店,还是运营企业官网,优质的内容永远是吸引用户、留住用户的关键。但问题是,现在内容太多了,用户注意力太少了。你写得再好,如果没人看、没人转发,那也等于白搭。所以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:如何让你的互联网内容更吸引人?
一、开头要“抓人”,别让读者划走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打开一篇文章,扫一眼标题觉得还行,结果第一段看得云里雾里,直接划走?其实,读者就是这样“无情”。所以,开头一定要“抓人”,要么提出一个痛点,要么讲一个故事,要么抛出一个金句,总之,得让人有兴趣继续看下去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写的是“如何提高工作效率”,你可以这样开头:
> “每天忙到凌晨,却发现工作还是做不完?你不是不够努力,而是方法错了。”
是不是一下子就有共鸣了?这就是“痛点+共情”的开场方式,让人忍不住想继续读下去。
二、内容要有“干货”,别玩虚的
现在的读者都很聪明,谁都不是傻子。你写的内容如果全是套话、鸡汤、空话,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。所以,内容一定要有“干货”,也就是真正有用、能让人学到东西的东西。
比如,如果你想写“如何写好短视频脚本”,别光讲“要有创意”“要吸引人”这种废话,得具体讲方法,比如:
- 三秒法则:开头必须有爆点;
- 结构要清晰:开头吸引人、中间讲故事、结尾引导互动;
- 语言要口语化,避免太书面化。
这样读者才会觉得“这文章值了”,也更愿意转发、收藏。
三、语言要“接地气”,别装
互联网内容不是学术论文,不需要太正式、太官方。相反,越“接地气”的语言,越容易被接受。比如,用“咱们”“你肯定”“别急”这种词,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,让人觉得你是在和朋友聊天,而不是在讲课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写“如何做自媒体引流”,可以这样写:
> “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?内容发出去没人看,粉丝涨得比蜗牛还慢?别急,其实你差的不是努力,而是方法。”
这种语气,是不是更亲切?是不是更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?
四、结构要清晰,别让人看得累
互联网内容的读者,很多都是“碎片化阅读”,也就是在地铁上、等公交、上厕所的时候顺便看一眼。所以,内容的结构一定要清晰,不能让人看得累。
怎么做到结构清晰?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:
1.小标题分段:把文章分成几个小部分,每部分讲一个重点;
2.用序号或符号:比如“第一、第二”“●、◆”等,增强条理性;
3.适当加粗关键词:帮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;
4.多用短句、短段落:避免大段文字堆在一起,看得人头疼。
比如这样写:
>1. 找准目标人群
> 做内容之前,先想清楚:你写给谁看?
> ● 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?
> ● 是职场小白还是行业老手?
是不是看起来轻松多了?
五、结尾要有“钩子”,别让人看完就走
很多文章写完就完了,读者看完也就结束了。其实,好的结尾应该是一个“钩子”,引导用户互动、转发、关注。
比如:
- “如果你觉得有用,别忘了点个赞、转发一下哦~”
- “你还想了解哪方面内容?欢迎留言告诉我~”
- “关注我,带你一起玩转互联网内容运营!”
这些话术都能有效提升互动率,也能让读者记住你。
六、配图要“有料”,别只是摆设
别小看图片的作用。一张好的配图,不仅能吸引眼球,还能帮助理解内容。特别是做公众号、小红书、知乎这些平台的内容时,图片质量直接关系到点击率。
建议:
- 用高清图、原创图;
- 图片内容要和文字相关;
- 可以加点文字说明,比如“重点来了”“注意看”;
- 多用表情包、动图,增加趣味性。
七、平台要“适配”,别一个内容打天下
不同平台的用户习惯不一样,内容形式也要跟着变。比如:
-微信公众号:适合深度长文,结构完整;
-小红书:适合图文并茂,视觉感强;
-抖音/B站:适合视频内容,节奏快;
-知乎:适合专业分析,带点学术味;
-微博:适合短小精悍,带点情绪和热点。
所以,别一个内容到处发,得“因地制宜”,根据不同平台调整内容形式。
---
总的来说,想让你的互联网内容更有吸引力,关键在于:开头抓人、内容干货、语言亲切、结构清晰、结尾有钩子、配图有料、平台适配。这七点,缺一不可。
互联网内容竞争越来越激烈,只有真正用心、懂用户的创作者,才能走得更远。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内容创作心得!
如果你还想了解“如何打造个人IP”“怎么选题才不愁没内容写”等话题,记得关注我,我们下期见~